新冠疫情持续影响,流感样病例首次居门急诊首位,新冠后遗症与流感共舞,门急诊流感样病例首次成为首位
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数据,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门急诊共接诊了5694万人次,新型冠状病毒(SARS-CoV-2)感染病例继续占据首位,而流感样疾病患者数量也有所增加。
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2023年第一季度门急诊中,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占比为35%,显著高于去年同期的22%,流感样疾病的诊断率从2022年的8%上升至15%,这一变化显示,尽管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调整,但新冠病毒感染和流感样疾病仍对公众健康构成重要威胁。
一、新冠病毒感染依旧主导
在2023年第一季度,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就诊量达到510万人次,占总门急诊人次的91%,这表明新冠病毒仍然是当前门诊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,尤其是老年人群,由于免疫系统功能下降,更容易受到感染并出现重症症状。
儿童也是新冠感染的主要群体之一,数据显示,儿童感染人数约占所有新冠病例的35%,其中大部分发生在学龄前儿童,专家指出,随着学校复课和儿童社交活动的增多,儿童感染风险将进一步加大。
二、流感样病例成为关注焦点
除了新冠病毒感染外,流感样疾病也成为门诊中的另一大流行病种,流感样病例的诊断率从2022年的8%上升到15%,这意味着每年春季,门诊中都会有一部分患者被误认为患有普通感冒或流感,实际上却是因为感染了流感病毒。
流感样疾病的高发可能与季节性因素有关,但更主要的是与人群免疫力低下、卫生习惯不佳等因素相关,特别是在冬季,人们聚集活动增加,增加了病毒传播的风险,预防流感和其他呼吸道传染病至关重要。
三、防控策略需与时俱进
面对不断变化的公共卫生形势,医疗机构需要及时更新防控策略,加强新冠病毒感染的监测和筛查工作,提高早期识别能力,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,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,应更加重视疫苗接种,以降低感染后的严重后果。
推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如勤洗手、戴口罩等,可以有效减少病毒传播,增强公共环境消毒力度,改善空气质量,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环境。
加强对流感样疾病的监测和预警,通过大规模的筛查和快速诊断技术,早发现、早治疗,避免病情恶化,对于易感人群,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方案,帮助他们做好防护措施。
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,形成联防联控的良好局面,政府部门、医疗机构、社区以及家庭成员都应该积极参与,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。
新冠病毒感染和流感样疾病仍是当前门急诊中的两大热点问题,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,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,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,让我们携手努力,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