强化管理、规范行为,提升效率与合规,强化管理与规范行为的重要性
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资源环境双重压力下,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中明确提出要“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”,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各级党政机关的示范引领,为了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》,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,切实抓好贯彻落实。
明确工作原则与目标
《条例》明确了厉行节约、反对浪费的工作基本原则,强调必须坚持从严从紧的原则,严格控制会议活动规模和数量,减少公务接待支出;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厉行节约长效机制的目标,确保各项节约措施能够长期有效运行。
规范公务接待标准与范围
《条例》对公务接待的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,包括用餐标准、住宿标准、交通费用等具体细节,并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,规范公务接待经费开支。
加强采购管理和资产管理
《条例》强调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,降低办公用品和服务采购成本,严禁超预算和无预算购置办公设备设施,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使用,禁止随意增加资产配置需求,杜绝铺张浪费现象的发生。
严格控制公车使用和维修保养
为减轻基层负担,提升工作效率,避免公车私用和豪华用车现象,《条例》提出了一系列措施,如推行公务出行服务平台,提高公务出行效率,限制非紧急公务用车外出,鼓励推广新能源汽车。
强化监督问责机制
《条例》指出,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建立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的监督体系,将节俭理念贯穿到决策制定、执行落实、监督检查全过程,对于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,将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,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。
推动绿色低碳发展
《条例》还提出要结合实际,探索开展节能节水减排、垃圾分类回收等环保行动,倡导简约适度、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,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。
注重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
《条例》强调要加强宣传引导,通过多种渠道普及厉行节约、反对浪费的理念,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,也要加强廉洁文化教育,增强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法治观念。
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条例》的出台,不仅是对现有制度的一次完善,更是对未来发展的长远规划,它不仅有助于减少行政成本,提高资金使用效益,还能有效遏制奢侈浪费现象,树立正确的政绩观,为构建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,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,带头执行条例精神,自觉践行勤俭节约、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,共同为建设美丽中国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。